「到底该隔多久做一次硬分叉?或是说改变共识的频率是多久?」
在最近一次的以太坊核心开发人员双周会议上,这成了讨论的主题。上周五,一群以太坊核心开发者探讨了是否可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系统升级(也称为硬分叉)的可能性。
三个月就硬分叉一次?
开发人员抛出了缩短硬分叉间隔的提议来试水温,例如像是状态租金(state rent,向用户收取储存数据的费用)的升级提案,该提案若执行的话,许多智能合约可能必须重新编写或部署,也会需要多次的升级才能让新的功能完全生效,于是便有了将每次升级的时程改为三个月是否可行的讨论。
然而,在以太坊开发公司 Consensys 的资深工程师 Joseph Delong 认为,三个月这样的时程过于仓促。
以太坊基金会的团队负责人 Péter Szilágyi 也表示同意,并解释说:「如果只是要施行硬分叉并完成,那么三个月确实是足够的。但作为一名软件客户端开发人员,通常客户端会需要大量的后续维护工作。因此,如果每三个月进行硬分叉,那么就没有时间做维护和性能改进了。」
以太坊基金会的安全负责人 Martin Hoste Swende 认为,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硬分叉看似不是个好主意,但他指出,有些简单升级变更其实也并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进行。Swende 补充解释:「我们不该想着要每三个月安排一次硬分叉,而是分别去检视某功能是否已经开发完毕以及完成测试,并且它已在所有客户端中实现。如果是的话,那么我们进行硬分叉也能顺利完成。」
Parity Technologies 技术长 Fredrik Harryson 则希望开发人员可逐步实施他们的计划,Harryson 提到,过去排好了六个月时程、拥有完整计划的以太坊硬分叉,也从未准时实现过。他补充说:「我们可能需要额外的准备工作让某些流程自动化,才可能进行更短的硬分叉。硬分叉最麻烦的事情往往不是在于编写代码,而是其他的准备工作。」
除此之外,以太坊基金会顾问 Greg Colvin 指出,构建以太坊软件客户端的大多数团队,目前没有合适的人来处理硬分叉实践该有的基本工作,例如设置测试网、运行测试用例、进行测试等等其他责任。
对此,Fredrik Harryson 则回应是因为团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这样的人力成本,「对我们来说,这是钱的问题。我们背后没有足够的资金」。
虽然同意以太坊 2.0 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大,但 Harryson 对于接下来挑战巨大的改进,针对非常多硬分叉升级要实践,给出了初步结论:「我们不应该因为以太坊 2.0 的一切都很不确定,就去调整我们规划好的路线图或想法。」
来源:区块客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意见,不代表认知区块链观点和立场,所有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自行决策与交易,对投资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间接损失作者及认知区块链将不承担任何责任。图文转载于网络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删除。